目前,不少品牌都推出會發熱的保暖衣作為產品中的新概念,但專家表示,這些所謂的高科技材質只是改變了傳統材質的某種性能或增加了某種性能,大部分屬於合成纖維或人造纖維,各類五花八門的纖維名稱只是商家的炒作和宣傳。



據介紹,“發熱衣”中大多含有的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竹炭聚酯纖維是化學纖維或再生纖維,大多來自石油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這些材料早已被發現,並不屬於新發明。


例如“色拉姆”,其實是在化學纖維腈綸中加入了超微粒的陶瓷,使其具有發熱的效果,這種工藝已經被運用在很多新興纖維當中。 “莫代爾纖維”是一種回潮率較大的材料,可以在吸收水分後將其轉化為熱量釋放出來,但羊毛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據了解,2010年,相關部門就已發布並實施了“吸濕髮熱針織內衣”的行業標準,其中規定,“發熱衣”最大升溫值最小為4℃,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最小為3℃。


真正的“發熱衣”需要在包裝盒上張貼黑底黃字的“發熱衣標識”,發熱纖維名稱、發熱效果及添加比例等都應明確標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發熱衣
    全站熱搜

    Nuski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